《买铅笔》教学设计
课题 | 买铅笔 | 单元 | 第一单元 | 学科 | 数学 | 年级 | 一年级 |
教材 分析 | 《买铅笔》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节。本节课研究的是数与代数领域内有关数的运算的课程。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和不退位减(包括连加、连减),以及10以内加减法,并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。为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好铺垫,在本单元中起到打基础的作用,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,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、分组讨论、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,掌握“十几减9”的退位减法的方法,比较熟练地进行“十几减9”的运算,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。 | ||||||
学习 目标 | 1.学习目标描述:教材通过创设买铅笔的情境,让学生动手实践,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口算,并体验到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性,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 2.学习内容分析: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,以及10以内加减法,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,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“十几减9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,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“十几减9”的计算方法。本节课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,小组合作,全班交流的方式,使学生知道“十几减9”的计算是多样的,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。 3.学科核心素养分析:通过探究新知,将新知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让学生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,体会算法的多样性,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。 | ||||||
重点 | 初步了解“十几减9”的计算方法,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。 | ||||||
难点 |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。 |
教学过程 | |||
教学环节 | 教师活动 | 学生活动 | 设计意图 |
导入新课 | 一、复习旧知 1.算一算。
2.选一选。 二、导入新课 师:今天的课堂来了一位神秘的小伙伴,它是谁呢?猜一猜。 课件出示: 两只耳朵长又尖,短短尾巴翘后边,两只眼睛像玛瑙,一张嘴巴分三片。 (打一动物)
师:勤劳的小兔帮妈妈做了很多家务活,妈妈想送给小兔一些礼物。周末,兔妈妈带着小兔俩姐弟去袋鼠妈妈的文具店买文具,小兔准备买一些铅笔。 板书课题:买铅笔 |
学生独自完成,然后集体订正。
学生独自猜一猜:是小兔。
|
通过复习旧知,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,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。
通过猜谜语,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,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。
|
讲授新课 | 一、获取信息,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:
师:仔细观察,用带有数字的语言讲讲这幅图的图意。
师:袋鼠妈妈的文具店里有15支铅笔,小兔要买9支铅笔,根据知道的这些数学信息,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?
反馈:还剩几支铅笔? 二、探究计算方法 师:15支铅笔,卖出9支,还剩几支?应该怎么列式呢?
师:为什么用减法计算?能说说你的想法吗?
反馈:从15支铅笔中拿走9支,求还剩几支铅笔,用减法计算。 师:说得真好!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,求还剩多少,用减法计算。15-9怎样计算呢?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?
师: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,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?把自己的算法和同伴说一说。
师巡回指导,并帮助学困生摆一摆。 师: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15-9的?谁来说说。
根据学生的回答,师整理得出:从15里面一根一根地减,还剩6根小棒。
15-9=6 师揭示:像这样通过数小棒,一根一根拿掉叫做数数法。大家还有不同的算法吗?
展示: 师: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一过程吗?
引导学生得出:把15分成10和5,10-9=1,1+5=6,所以15-9=6。 师指出:像这种“拆大数,分出10,减小数,加剩下的数”叫做“破十法”。这一过程还可以这样表示:
师:用小棒还可怎样计算?
反馈:先从15中拿走5根,还剩10根,然后再拿走4根,最后还剩9根。
师:怎样用算式表示呢?
反馈:把9分成5和4,15-5=10,10-4=6,所以15-9=6。
师指出:像这种“小数分两数,一减得出10,二减得结果”叫做“平十法”。如果不摆小棒,你能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算算吗?
引导学生得出: 9再添上6就是15了,9+(6)=15,所以15-9=6。 师:利用加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,这种方法叫做想加法算减法。同学们真棒!想出这么多的算法,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还剩多少支铅笔吗?
三、用计数器探究算法 师:如果用计数器又该怎样计算呢?拿出计算器拨一拨,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。
师:谁来说说你是用计数器怎么算的?
反馈: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5,然后向十位“借一当十”,在个位上去掉9个,还剩6个,所以15-9=6。
师:还有别的方法吗?
引导学生得出: 计算15-9,先把9凑为10,即9+1=10,再用15-10=5,再把多减的1加上,5+1=6,所以15-9=6。 四、算一算 师: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。 课件出示:
师:十几减9莫着急,破十计算好办法。大数分成几加10,再用10-9得1,结果就是1加几。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——十几减9。 |
学生独自观察,然后自由讲故事。
学生独自思考,然后自由说说。
学生:算式是15-9。
学生自由说说。
学生:可以用小棒摆一摆。
学生独自摆小棒,并与同伴交流算法。
学生一边摆小棒,一边交流算法。
学生:先从10根里拿走9根,还剩1根,与5根合起来是6根。
学生自由说说。
学生自由说说。
学生自由说说。
学生尝试计算,然后集体交流。
学生:还剩6支铅笔。
学生拿出计算器尝试拨一拨。
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。
学生独自思考,然后集体交流。
学生独自计算,然后集体交流展示。
|
通过说一说,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。
通过交流,明确列式的理由,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。
通过摆小棒计算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并体验到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性,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通过想加算减的方法,将新知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。
利用计算器计算,进一步感受“借一当十”的算理,为后面的计算奠定基础。
通过算一算,再一次感悟计算方法,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,掌握计算方法。
|
课堂练习 | 1.圈一圈,算一算。
2.算一算,并观察下面的计算结果,你发现什么规律了?
3.看图列式。
4.拓展应用:操场上站着一排同学,一共有13人,小红的左边有9人,小红的右边有几人? |
学生独自完成,然后集体订正。
|
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,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,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。 |
课堂小结 |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你们有什么收获?
|
学生自由说说。 | 通过课堂小结,既可以理顺知识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,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,使教学环节更完整、学生思路更清晰。 |
板书 | 买铅笔 ——十几减9 | 利用简洁的文字、符号、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,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。 |